跨文化价值维度(跨文化价值取向)

本文目录一览:

…交流的角度分析语言的变化往往反应了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变化这句话…

(黎天睦Timothy Light:《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第75页,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一般说来,人们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

语言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语言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语言的变异和发展丰富了人类交流和思维的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语言就是一种思维模式,自然将你思维习惯性定性和指引方向。

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文化能起到导向的作用,了解一种文化有助于推测其成员在不同情况下可能有的反映。国际商务谈判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谈判模式和方法、不同的沟通方式和说服策略、不同的价值观。

跨文化中美价值观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中西方家庭观念不一样,中国强调责任,西方强调感恩和追求个人幸福。西方人对不同观念容忍程度相对较高,中国强调思想的统一性。中国人形象思维好,理论思维差,西方人逻辑思维稍好些。

2、,责任先于自由。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对他人、社群甚至自然界所负有的责任,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

3、交际观。合理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及私有制经济使人们在交际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至高无上等观念。因此,西方人外向,求独立,求功利,主张人类改造自然、性本恶。

4、价值观与消费习惯:中美文化在价值观和消费习惯上也存在差异。美国文化强调个人消费和享受生活,注重品牌和个性化。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节俭和储蓄,强调家庭的经济安全和长远利益。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消费习惯。

5、居美多年,所见所闻就中美根本价值观差异仅举几例:例一 中:褒扬、鼓励任何情况下的为保护国家财产而献身的行为及精神。美:人的生命放首位,国家财产可忽略。更不鼓励为此而献身。

6、而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和英语国家社会在文化、生活、思维及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了解这些不同,对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跨文化价值维度(跨文化价值取向)

跨文化交流——价值观维度

部门非常贴心地请了一位在多元文化交流上颇有建树的韩裔美国人来讲解如何减少因为彼此文化的差异产生的一些误解。这个讲座让我大开眼界,也希望将这些内容摘录下来分享一下。

价值观。价值观念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纬度。历史维度的跨文化交际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中将各种跨文化交际过程分为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价值观等若干方面。

最有影响的四个跨文化理论提出了区分文化差异的方法和维度,对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特定群体的文化行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六大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最早提出跨文化理论的美国人类学家。

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语言的变化往往反映了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变化。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人们传递、表达和共享文化价值观和意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文化维度理论(Hofstede理论):由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提出。

在跨文化沟通中,如果缺乏共感,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他人的价值观,缺乏共同的背景。发展双向沟通,沟通是一个循环的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信息发出者、接受者和信息本身。

跨文化交际的主要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一)认同协商理论社会学家Goffman于1959年提出社会交往要以“达成一种协商的共识”为基础,这一“认同要通过协商来实现”的理念就是认同协商理论的首次提出。随后这一理论观点被其他学者发展延伸出了更多的内涵。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蔡安迪斯)霍式理论认为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是同一维度上的两级,即一种文化如果在个体主义上得分高,就意味着在集体主义上得分低;反之亦然。一种文化不可能既很个体又很个体。

建构理论(constructivist theory):该理论主要关注文化与传播的整合,强调人们如何通过传播过程建构他们的知识和现实。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主要来源于美国的学者,主要有以下领域:adaptation and adjustment, competence, values,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ace, identity等等。

原创文章,作者:两性健康知识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01088.com/lxwh/71204.html

(0)
两性健康知识网两性健康知识网
上一篇 2024年 1月 17日
下一篇 2024年 1月 17日

相关推荐